时间:2023/4/21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8月9日上午,在中共河北省委“中国这十年河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省委书记倪岳峰带大家看了一组有关邢台、沧州的图。

其中一张是年拍摄的邢台百泉泉域,整片区域都是裸露的土地。

而在今年7月份同一个位置拍摄的照片,则重现了“水涌百穴,甘露争溢”胜景,蓝绿色的水面犹如一幅画卷。

另外一张照片是沧州市东光县油坊口村的古井。

沧州市东光县油坊口村的古井,上世纪80年代完全干涸。年开展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后,地下水位不断回升,古井又见清水,目前水面距地面2米。

城有水则秀,居有水则灵。

过去数十年,缺水的河北省依靠超采地下水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形成了近7万平方公里地下水漏斗区,引发了湿地萎缩、地面沉降等问题。

如何治理“大漏斗”?这是摆在人们面前的一道难题。

年以来,河北开展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

修复全国最大地下水“大漏斗”,河北打出“节、引、调、补、蓄、管”组合拳。

到年底,河北累计关停取水井13万多眼,累计压减地下水超采量52.3亿立方米,全省超采区地下水位整体回升,深、浅层地下水位同比分别回升5.12米、1.87米。

下面这幅“河北省平原区深层地下水变幅图”,可以直观地看到地下水超采治理成效:河北“漏斗区”面积逐年缩小,衡水、沧州区域已成一片深蓝。

“泉城”邢台百泉复涌

“水涌百穴,甘露争溢”胜景重现

自年夏季以来,在邢台经济开发区,狗头泉、黑龙潭、百泉,泉水相继复涌。邢台重现“水涌百穴,甘露争溢”胜景。

邢台百泉复涌的消息一经传出,迅速刷爆朋友圈,不少人前去打卡。

百泉复涌,泉城归来。“环邢皆泉,遍野甘露溢,平地群泉涌”的历史记忆再次呈现在人们面前,这也成为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成果的一个标志性事件。

邢台市开发区的狗头泉波光粼粼。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郭硕摄

“平地群泉涌”邢台被称为“百泉之城”

百泉竞流,一锹一井,才有了“井方”的称呼,“井方”进而演化成“邢”,邢台因此被称为“百泉之城”。

相传为邢侯夫人所做的诗经《邶风泉水》留下了先秦时期关于邢台泉水的记忆:“毖彼泉水,亦流于淇。”

此外,清人“环邢皆泉,遍野甘露溢,平地群泉涌”等记载,也生动再现了邢台百泉泉域众泉喷珠吐玉的历史胜景。

乾隆本《顺德府志》记载:“百泉,在城东南8里,泉自平地沸出,百,名多也。”

7月20日,航拍位于河北省邢台经济开发区东汪镇武家庄村的狗头泉。

百泉坑历史上最深时有20多米,能行大船

提起邢台的“百泉”,有多层涵义,既是邢台众多泉水的总称,指百泉泉域,也是泉域中具体的泉水名称,即邢台东南百泉村周围的泉眼。

据水文资料记载,百泉泉域包含百泉和达活泉两大泉系,总面积平方公里,包括邢台市、内丘县、沙河市及邯郸市的部分地区。

达活泉为邢台百泉之首。达活泉泉系主要有达活泉、白沙泉、紫金泉、野狐泉和莲花泉。位于今天邢台市信都区的达活泉公园,是达活泉的所在地,也得名于达活泉。

百泉泉系位于市区东南百泉村周围,主要有百泉、狗头泉、黑龙潭、葫芦套、七里河泉、华庄泉、珍珠泉等。

据百泉村村民回忆称,百泉坑在历史上最深的时候有20多米,能行大船。

两只水鸭在狗头泉的水中游泳。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郭硕摄

百泉出现停喷

据介绍,邢台地处华北地下水大漏斗区,水资源严重匮乏。上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大量开采地下水资源,地下水位持续下降,泉水涌水量逐年减少。年夏季,出现了百泉历史上的第一次停喷。邢台“泉城”的头衔也逐渐被人们遗忘。

年狗头泉第一次出现断流后又复涌。

年百泉泉水曾复涌,水位回到原来的一半,两年后再次退干。

年狗头泉复涌。

年9月百泉20年来首次复涌,日涌20立方米。

年10月底狗头泉复涌,泉眼达上百个,泉水水面余平方米。

年,狗头泉、百泉、黑龙潭等泉水相继复涌。此次泉水复涌持续时间长、水量大且持续。

地下水位回升支撑百泉持续复涌

作为全国首批水生态文明城市,近年来,邢台坚持“节、管、调”并举,“引、蓄、补”发力,地下水位实现持续回升。据省水利厅通报显示,截至4月30日,邢台浅层超采区地下水位平均埋深30.41米,与上年同期相比回升3.74米,升幅在全省设区市和雄安新区排名中连续4个月位列第一。

邢台地下水位强劲回升,支撑了“百泉”持续复涌。

当年“环邢皆泉,遍野甘露溢,平地群泉涌”的盛景重现,又让人看到了希望。

一个个水泡,从地下钻出来汩汩喷涌,荡开层层涟漪,也荡起邢台人心中的幸福感。

沧州干涸多年的

岁古井又冒出水来了

在京杭大运河沿岸的沧州市东光县油坊口村,一口距今已有多年历史的古井干涸多年后,如今又冒出水来了!

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和大运河生态修复,让这口古井重现生机——

古井于明永乐二年(公元年)建成

沧州市东光县油坊口村位于京杭大运河的一个河湾处,村子不大,现在有67户村民。据村史记载,这口古井于明永乐二年(公元年)建成,井深10米。

这口古井在村中心,距离大运河1公里左右,数百年来,村里人祖祖辈辈守着这口井繁衍生息。

村子里40岁以上的村民,都有着喝井水的记忆,井水的甘甜在他们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村中老人长寿者多,村民觉得这是得益于古井水的滋养,因此也称它“长寿井”。

“没了井水熬粥,饭都不香了”

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由于大运河断流、地下水超采、干旱等原因,这口古井的水位逐年下降。过去,人们站在井边用一根扁担就可以提到水,后来却不行了。村民们找来一根两米多长的木杆,挂上钩子取水。

为了吃水,村民们不得不另想办法。村民霍树良打了村里第一眼自备井,当时几乎半个村子的人都会去霍树良家“借”水。

有村民回忆当年其母亲曾不止一次说,“没了井水熬粥,饭都不香了。”

井水的甘甜、井水的方便、井水的清澈……大家都盼着古井可以恢复生机。事与愿违,古井并没如村民期盼的那样恢复生机,水位仍在不断下降。到上世纪80年代末,这口古井彻底干涸了。

年,油坊口村打了一眼深机井,后来又铺设了自来水管道,为村民供水。

古井虽然不再为村民服务,但大家感念古井的“恩情”,用木板和塑料布将井口封盖,对古井进行保护。

“井里有水了,井里有水了!”

就这样,古井陷入了沉寂,一晃就是30年。年夏天,一位村民见到井边干涸的池塘又有了水,不由得突发奇想:古井会不会像池塘一样,再次出水呢?

于是,他揭开“井盖”,朝井下望去,只见波光粼粼,清澈的井水重现眼前。

“井里有水了,井里有水了!”这位村民大声喊起来。听到呼喊声,村民们纷纷围了上来。

一位年纪稍大的村民说:“快,提桶水上来。”很快,一桶水就被提了上来。一位村民迫不及待尝了一口:“甜!还是那个味道。”

一传十,十传百,很多外村人听说了古井复涌的消息,纷纷前来观看,村民们也将古井的故事讲给他们听。

一位来村中务工的人员在感受油坊口村的古井与辘轳。

这水没有经过处理,能喝吗?

近两年,油坊口村以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为契机,大力发展乡村旅游,让游客感受运河岸边的风土人情。村里对这口古井也进行了修缮,重新安装了井盖,加装了手摇辘轳和木桶,使得古井焕然一新。

一次,一位游客提出了疑问:这水没有经过处理,能喝吗?

井水能喝吗?村干部们联系了相关部门,请专业人士对水质进行检测。很快,检测结果出来了:井水完全达到饮用水标准。

古井复涌后,开始时井水深约3米。近两年古井水位持续上涨,目前深约10米。

现在,附近村民和城里的骑行爱好者,周末或节假日经常来到油坊口村,赏大运河,品古井水,体验手摇辘轳、木桶打水的田园乐趣。

两名工作人员在对油坊口村古井水质进行监测检验。

干涸多年的古井为何复涌?

油坊口村的古井为什么能够复涌?“这是近年来对地下水超采进行治理和对大运河生态进行修复给我们带来的惊喜。”东光县水务局局长孙洪忠说。

近年来,沧州市持续开展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节、引、调、蓄、补、管”等措施齐头并进。

东光县地处黑龙港流域下游,属严重资源型缺水地区。立足当地实际,该县通过开展引江、引黄、引卫生态调水工程,实施人饮、工业、农业水源置换,推进“万塘千渠百河”水系连通工程,加快旱作雨养、高效节水、高标准农田等项目建设,地下水位稳步回升。

监测数据显示,年下半年以来,东光县深层地下水位持续回升。截至今年6月底,东光县深层地下水位同比上升15.69米,考核排名位列全省第5名、全市第1名。

地下水位上升,还得益于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持续推进。曾经断流百年的南运河再次全线通水,为地下水补给带来丰沛水源,久已干涸的油坊口村古井,终于复涌甘泉。

衡水滏阳河

从干涸断流到河清岸绿

邢台百泉持续喷涌,沧州古井又见清水,而区位在邢台和沧州之间的衡水,是治理效果最明显的地区。

衡水,因水而生、因水得名、因水而兴。其境内主要有“一湖九河”,即衡水湖、潴泷河、滹沱河、滏阳河、滏阳新河、滏东排河、索泸河、江江河、大运河、清凉江,宛若一颗璀璨的明珠,数条舞动的玉带,镶嵌在衡水大地。

前些年,因地下水位下降、降水量减少,以及工业生活污水的不合格排放等原因,衡水这座因水而得名的城市,却被地表径流减少、水位下降、污染严重等问题所困扰。

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复苏河湖生态环境,清水绿岸正在回到百姓身边。

“清清的水,弯弯的河,滏阳河水荡碧波……”

河内水波荡漾,岸边草色青青。绿水盈盈的滏阳河犹如一条蜿蜒的玉龙,向远处延伸而去。在阳光的照耀下,波光粼粼的河面让人顿时忘记了城市的喧嚣。

滏阳河发源于太行山东麓邯郸峰峰矿区滏山南麓,故名滏阳河。流经邯郸、邢台、衡水,到沧州与滹沱河汇流,成为子牙河,从天津海河入海,是一条防洪、灌溉、排涝、航运等综合利用的骨干河道。

滏阳河在衡水市流经冀州、桃城区、高新区、武邑、武强等县市区,境内全长.7公里,市区段长13.75公里。

“清清的水,弯弯的河,滏阳河水荡碧波……”流淌不息的滏阳河像母亲一样滋润着衡水大地,见证了衡水市的历史变迁,也承载了宝贵的文化记忆。

河水干涸断流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滏阳河还是一派‘沿岸杨柳青,满耳听鸟鸣,货船通津卫,河中鱼虾肥’的盛况。”据介绍,随着城市发展,河道一度污染严重,河水干涸断流,母亲河不仅失去了往日的风采,甚至成为人人厌弃的黑水河、臭水沟。

“大概上世纪60年代的时候这里还经常有大船经过。”看到家门口的滏阳河一天一个变化,武邑县圈头乡魏董务村村民魏铁栋回忆说,他小时候经常和弟弟妹妹们一起去大船上玩儿。如今看着滏阳河又恢复了往日的风采,他笑着说,“咱们治理力度太大了,真是没有想到滏阳河变得这么好!”

“一湖九河”水系连通清理整治

滏阳河的变化,始于绿色发展理念日益深入人心,生态治理持续加力。

近年来,衡水优化河渠空间布局,加快全市水系连通工程建设,推进“一湖九河”骨干河道与灌排河渠多级连通,深入推动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加大引江、引黄、引卫、引岳、引岗黄水库等调水规模,全部完成13个县(市、区)城乡生活和工业水源置换工程建设,启动实施“一湖九河”水系连通清理整治,疏通滏阳河、滹沱河、清凉江等骨干河道排灌“主动脉”,畅通支斗渠道排灌“毛细血管”。

年底,衡水市累计完成地下水压采量10.08亿立方米,地下水开采量由年的13.67亿立方米,下降至年的3.3亿立方米,年均减少地下水开采1.48亿立方米。根据河北省地下水位监测结果,今年6月份,衡水市深层超采区地下水位同比回升13.32米。

如今,经过一系列生态修复工程后,过去河岸失修、淤积严重、垃圾漂浮的河道已经换了容颜,河堤上种满了各类绿草和树木,野生水鸟成群飞翔嬉戏,好一幅生态美景画卷……

水清了、岸绿了、景美了。悠悠滏阳河,一江碧水如玉带般穿过,如诗如画,美不胜收。

一泓泓深邃澄澈的井水、泉水、河水,是美景,亦是财富,更是生态之变无声的证明。

绿水青山,正在焕发更大光彩……

编辑

徐曼

策划

房淑婧苏浩军

-资料来源-

新华社、长城网冀云客户端、

河北日报、燕赵都市报、沧州晚报、

衡水日报、衡水头条、邢台日报

原标题:《看见|这幅图上,那一片深蓝……》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